上海做网站 上海网站建设
通知公示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先拨款2亿买垃圾运输车
更新时间:2012-08-08 浏览次数:1261
 
       昨天下午,广州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咨委会”)成立大会在市城管委举行。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副市长谢晓丹等出席,陈建华为刚刚选举担任咨委会主任的许振成等到会的26名委员颁发聘书。陈建华要求城管委建立专门平台,并为每个委员建网上工作室,随时接受公众意见。

  19名社会代表全部本科以上学历

  据市固废办专职副主任鲍伦军介绍,6月19日~21日,市固废办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关于遴选社会公众代表义务担任广州市城市废弃物处理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委员的通告》,到7月30日止,咨委会30名委员全部确定。30名委员中,社会公众代表19名,技术专家代表11名。19名社会公众代表从社会征集报名的市民中优选产生,他们分布各个行业,有市区人大代表、网友代表、律师代表、志愿者代表、企业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等,全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及一定实践经验;11名专家代表则从省内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的专家中优选产生,全部拥有高级工程师、副教授以上职称。

  成立大会上,咨委会介绍完咨委会主任、副主任提名及章程草拟等情况后,选举产生了咨委会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主任由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振成担任,副主任由广州市政工程研究院研究员隋军和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艳华担任。

  随后,陈建华为许振成、隋军和郭艳华以及其他到会的委员一一颁发了聘书。

  设网上工作室随时接受意见

  参与成立大会的很多委员在座谈时都表达了自己的责任感以及对咨委会的期待,委员李雅表示,她要“为所有居民服务”,要尽可能了解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废弃物的各种困惑和困难,同时,促进固废办、NGO等各种力量为垃圾分类工作。委员谢建安说:“我要打好这份工。”

  陈建华指出,很多关注垃圾处理的市民通过自学成才,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知识已超越专家,所以咨委会的委员们要成为垃圾分类处理专家,在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要掌握很多基础知识。陈建华说:“我也要好好学习,我是老工程师,但是学无止境。”除了书面的学习,他还建议咨委会应该有活动,请专家举办讲座,委员、社会代表、居民代表来分享。咨委会还可以去澳门等地参观学习,看完后还可以带有意见的市民代表去看。

  当委员许俭洪建议咨委会可以发布一个绿皮书时,陈建华认为,绿皮书按年度来发比较好,可以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布,每个季度可以发报告。“咨询监督应该有一个类似告市民一封信的沟通方式,可以成立公共关系小组,不仅接受政府咨询,也要接受市民咨询,既起沟通的作用,也是宣传教育的过程。”陈建华说。

  陈建华还建议咨委会建立每季度至少开一次会的制度。他要求在城管委网站建立专门平台,每个委员可以随时提建议。“每个委员要在网上设一个工作室,随时接受公众意见,梳理后带到咨委会。市政府特别是城管委对咨委会有什么不足的,要及时提意见建议,随时改变工作方式,要让大家都满意。”

  委员如是说

  陈泽然:做好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指引

  委员陈泽然认为,广州是流动人口占很大比例的城市,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可以监督每家每户的人,但怎么去引导流动人口进行垃圾分类需要研究。同时,还需要关注怎样管理好垃圾回收员的话题。

  陈建华表示,台北模式、苏州模式虽然取得了成功,但并不一定适应拥有1800万人口,流动人口占了近一半的比例的广州特殊情况,广州搞好垃圾分类,是台北推行难度的一倍甚至两倍,搞好垃圾分类具有重大的意义。

  肖超锋:现场捐款10万元做咨委会经费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广东世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肖超锋提到了关注新材料的再生等问题,他在昨天的会议上,现场公益捐款10万元作为咨委会的经费。

  陈建华对肖超锋的公益行为表示感谢,陈建华说,“肖超锋捐的不是10万元,是环保理念,是生态追求,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