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如果按照10年~1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那么如今中国每年将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以及6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此外还会有500万台电脑和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
经济参考报指出,根据从业资质,我国电子垃圾产业形成了两种队伍:“正规军”和“游击队”。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一些省市开展试点,建立了一批正规电子垃圾回收处置企业,这些“正规军”企业被列入“电子废弃物收集处置名录”,规模大,技术先进。但“游击队”仍是电子垃圾收集处理产业的主力。
庞大回收产业链待规范
媒体披露,整个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行业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其中包含了回收者、不同规模的回收经销商和电子垃圾加工处理处。
目前我国对电子垃圾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第一,部分可回收利用的电器元件进入二手市场进行交易,然后重新组装到新产品中。如废电脑按废品价格回收,将芯片、主板等拆解后,用特殊药水涂改,再安装到其他机器上。“二手电子配件,翻新后当全新零件贩卖,几乎是行业内的‘行规’。”
第二,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将电子产品进行集中分离,提取原料,残余部分送垃圾厂处理。回收来的家用电器,可以销往部分专业技工学校,用于学员日常学习维修。也有一部分卖给收购商,他们利用小作坊从废弃的家用电器中提炼出金属资源。
第三,一些家庭小作坊式的垃圾处理厂对不能被二次利用的电子垃圾,进行手工拆解,再用酸性液体置换金属,但此法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建立电子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废旧电器市场存量巨大,由于回收体制不健全,其对环境的污染不可小觑。当前,我国废旧电器回收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为分散,在回收过程中,小作坊大量使用焚烧和化学药品手段,给大气、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毒害。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曾经出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以求让更多的家电企业参与到废旧电器回收之中。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企业并没有及时领到相应补贴,过低的利润与政策执行的不到位正在打击企业的积极性,正在申报回收拆解资质的美的便因此暂停了废旧电子回收项目。
长期关注电子垃圾回收的山东大学教授唐锡光认为,对于垃圾回收散户,政府部门可考虑将具备一定生产能力、技术领先、环境污染少的小企业纳入扶持和试点范围,接受政府部门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灵活机动的特点。而对于污染严重的散户则考虑有序引导,转变就业,并在今后对行业设立一定的门槛。
此外,政府部门应给予回收处理企业鼓励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