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挪威垃圾总量为990万公吨,其中860万公吨为无危险废物[1],87%的无危险废物通过不同方式得以循环利用,利用率稳步增长,较201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高度重视进口垃圾在带来资源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发的环境风险,完善相关贸易法规,严格控制有害废弃物的进口和处置。
近日,国内外媒体援引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挪威首都奥斯陆目前面临垃圾匮乏问题,因其垃圾处理产业十分发达,除英国、爱尔兰、瑞典外,还将考虑从美国进口垃圾”引起网民普遍关注。挪威作为石油、天然气生产与出口大国,同时拥有丰沛的煤炭储量和应用广泛的水力发电系统,却与其他北欧国家展开“垃圾争夺战”,这是因为挪威政府始终重视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力求逐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并且拥有完备的垃圾循环利用体系,和较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实现由垃圾到能源的“变废为宝”。
一、挪威的垃圾处理方式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如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垃圾又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挪威政府对垃圾处理有着完备的法律规定,在《废弃物回收利用有关条例》(Regulations relating to the recycling of waste)中,不仅对垃圾的填埋、焚烧、运输等处理方式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定,同时针对不同废弃物如废旧电器、电池、报废机动车、饮料包装、玻璃制品等分门别类制定了相应的回收和处理政策。挪威垃圾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在垃圾减量化的基础上实现垃圾循环利用的最大化。
2011年挪威垃圾总量为990万公吨,其中860万公吨为无危险废物[1],87%的无危险废物通过不同方式得以循环利用,利用率稳步增长,较201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四、思考与借鉴
中国的垃圾产量正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约为3.52亿吨,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垃圾产量将达4.8亿吨。同时,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每年接纳全球70%的电子垃圾。这些垃圾若处理不当,不仅造成物力、人力、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将形成巨大的环境威胁。
挪威垃圾管理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垃圾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完善垃圾分类回收的综合立法。建立垃圾循环利用的基本法和配套法规,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和个人在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体系中的责任和义务。细化垃圾分类标准,使其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并相应改造和增设现有回收设施。
(二)普及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回收观念。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帮助公众树立垃圾分类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知识,逐渐促使垃圾分类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三)加强垃圾回收处理的产业化发展。建立多渠道的回收制度,推进垃圾回收服务的市场化,将垃圾的分类、回收、再到垃圾资源化输出形成产业化链条。加大对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技术研究的投入,鼓励垃圾处理厂引进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对相关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四)加强垃圾进口监管。高度重视进口垃圾在带来资源与经济效益的同时引发的环境风险,完善相关贸易法规,严格控制有害废弃物的进口和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