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至2010年,我国经济迅速崛起。尤其是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将中国推到世界前沿。2000-2010年这十年也是我国钢铁迅速发展的繁荣的十年。中国钢铁经在十年里从2000元涨到了6000元每吨。月盈即亏、盛极而衰,这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所以2010年可谓是中国钢铁的转折点。
2012-2015 年,伴随着钢铁产能过剩、污染严重、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钢铁开始从天上跌回地面。废钢铁行情也随之一落千丈。
迷茫过后,理性回归,你是否想过未来废钢铁行业会是怎样一种场景?让我们放飞思绪,根据当下行业情况,想象一下未来废钢铁行业的是什么样子的。
一、废钢铁回收利用形成完善体系
目前我国的废钢铁回收利用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利用率相对来说也不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废钢利用率仅为19.9%,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8.3%。
2012年7月《“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提升废钢铁等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水平。实施再制造产业化示范工程,建立一批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若干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加快建立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一批示范城市。
2014年12月《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提出:到 2017 年,废钢铁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化技术及装备 20 项,企业拥有及新申请相关专利 50 项以上。到 2017 年,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分拣技术先进、环保设施完备和劳动保护措施健全的回收分拣中心和回收分拣集聚区,对电子废弃物等品种开展智能回收试点。
所以,未来几年我国将逐步完善废钢铁回收利用形成完善体系,健全回收、加工和配送体系。真正从源头上开始提升废钢铁利用率。
二、个体户和收购站减少,更加依附钢厂
相关消息称,《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 (2015-2017)》将在6月底出台。该计划的目标为:压缩我国8000万吨钢铁产能;建立2-3家智能示范工厂;将钢铁企业数量控制在300家左右。目前,我国现有2460多家钢企,要在3年内通过兼并重组,最终将会剩下300家左右。这是个巨大的工程,但是也是我国钢企实现做大做强的最佳途径。
钢企兼并重组后,废钢铁从业者如果单打独斗,将会在价格和供给量上面临被动局面,所以个体户和收购站在数量上或会减少,进而专业化收购中心会批量递增,形成规模化。
废钢铁产业化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钢企重组潮已经开始,各地区建立先进技术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才能更好适应钢企发展。钢企重组的过程,其实就是废钢铁提醒不断完善的过程。钢企重组完成,废钢铁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