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杨浦的大学路上多了一个高2米的蓝色“小屋”,每当人们往“小屋”里投入空瓶子、旧毛衣、旧报纸,“小屋”马上进行废品价值评估,并将相应金额通过手机APP返还给投放人。
创智天地、大学路,是杨浦创新创业的活力地带。在这里,集聚了一批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企业。刚刚被授予“上海市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基地”的科创集团创智天地园区,与杨浦区科委、五角场街道合作建成一个名为“创承汇”的基层服务站,将区域化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和居民区党建创新地融合在一起。
一幢三层楼的服务站坐落在大学路旁,既是党建服务站,也是一个“科技生活体验馆”。每天,大学路上的创客、白领、居民和学生,都可以到服务站来体验全新的科技项目。

图片说明:居民正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与医生交流。
家门口的科学实验室
这个建在服务站门口的蓝色“小屋”,就是上海第一台建设在社区的智能垃圾回收器。人们丢垃圾时,智能回收器会告知正确投放口,如果丢错了还会进行提示。对丢进去的垃圾,回收器创新地根据干湿分类和可回收百分比来进行分类,并自动打包,统一回收。

图片说明:实验室外蓝屋子是上海第一台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
自从回收器建成以后,附近居民都主动地把自己“觉得丢了可惜”的“好垃圾”拿过来。“有些家里不穿的旧衣服,舍不得丢垃圾箱里,就拿到这个回收器。”一位阿姨告诉记者,大家普遍觉得回收器不同于一般的垃圾箱。就这样,智能回收器不但培养了居民良好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还成功帮助居民“断舍离”。
在基层服务站,像这样的科技成果还有很多。“远程医疗系统”也是备受周边居民欢迎的。社区里看病难,找好医生更难,如何让老百姓也能享受到高端医疗服务?服务站里的远程医疗系统,为百姓提供名医预约服务。
“通过这个平台,直接把自己在医院拍的片子上传到系统,上海各医院的专家提供诊断意见,不需要排队和挂号,就可以获得重大疾病的专家意见。”服务站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和上海卫生局及各大医院达成合作,也为医生提供了服务社区和做公益事业平台。
智能垃圾回收器、远程医疗系统等在“科技生活体验馆”中一批贴近百姓生活的科技成果,都是来自杨浦互联网企业的科学精英的协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