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提高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率对环境保护有着很大的帮助。近几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使报废汽车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我国报废汽车行业尚未成熟,而日本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在相关制度和技术方面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一、背景
我国现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更好地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变得薄弱,所以发展绿色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报废汽车的回收利用是节约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十几年,我国汽车数量急剧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1.63亿辆,截至2017年3月份,全国汽车保有量首次超过2亿辆。我国庞大的汽车保有量以及不断提高的汽车普及率,为报废汽车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国的报废汽车行业体系还不成熟,若报废过程不完善,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不但会浪费报废汽车的材料,还会使报废时耗用的资源发挥不到该有的价值,报废过程中还有潜在的环境风险,比如随意掩埋或焚烧不易处理的非金属材料。直接排放废弃物等,都会对土地环境和周围的居民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处理报废汽车成为我国面临的新型环境问题,成为我国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日本在报废汽车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将成为我国报废汽车和解决资源压力问题的重要航标。
二、日本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
日本报废汽车的回收,起初把回收废旧钢铁资源作为主要目的,随后渐渐转变为以回收并处理废弃物,减少其对环境方面的影响为主要的目的。同时,日本经济产业省联合环境省与企业、协会进行多方面充分沟通后,在2002年提交《汽车回收再利用法》,同年7月该法经国会审议通过,于2005年1月正式实施。根据该法所设定的标准,2005年之前目标回收利用率约为70%。而据日产汽车中期的环保计划——Nissan绿色计划2016,日产汽车将继续推进报废汽车的循环再利用,致力于将报废车辆回收再利用比例提升至日本市场最高水准。而这一积极践行汽车回收再利用法案的计划,不仅提高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日本各阶层群众的广泛赞誉。
日本国土面积小,资源短缺,为实现可循环经济发展,减少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所以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即日本大范围进行废旧车辆的回收再处理。旧车报废车的回收大部分是由汽车销售厂商和维修厂商进行的,车主在购买新车时,原有旧车会经过评估报价后,若有一定的使用运行价值,可用旧车抵价——即所谓的“以旧换新”,若原有旧车已经没有使用价值,车主需要向经销商缴纳数额不等的处理费。废旧车辆总的回收量数字庞大,其中近90%的由销售店进行回收,余下一小部分由维修厂回收处理。汽车回收利用是汽车领域运用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体现。循环经济是遵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原则,就汽车回收利用领域而言,基本上有两个部分:一是废车的拆解;二是进行金属切片的加工。拆解过程是由有能力、有资质的拆解企业将由汽车销售店或修理厂回收的废旧车辆进行拆解,把对环境危害较大的废弃物品收集交由专业的处理公司,将以车体为主的轻抛料压成块送至切片厂。而金属切片厂接收废旧车压块后,经过专用设备的加工,进行粉碎与分选,最终产出近十种产品,投入市场。因此,废旧车的回收再利用总结来看是将作废的汽车最大限度地把有价值的零件拆卸下来送到各个地方进行翻新,以重新利用,将车体和不能拆除的总成压扁送去金属处理中心,从而完成了废弃物至再生资源的过程。
根据上述《汽车回收再利用法》,在人的消费方面,该法规定在购买新车的时候需要交纳回收再利用费,在用汽车需要在法律实施后3年内交纳回收再利用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报废汽车回收产业的压力。在回收材料方面,该法规定企业要负责回收粉碎残渣,将之前回收再利用的阻碍因素解决,以保证回收体系的顺利进行。
三、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上提出了要提高回收再制造技术与产业化能力把全部国产以及进口的汽车其综合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0%以上,其中材料再利用率要达80%以上作为循环经济目标。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要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再制造产品要占到维修备件的4%。“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立并完善我国汽车产业的综合回收利用规范看作汽车工业发展重点,扩大各省市试点范围,提升再制造的技术水平,迈向汽车生产大国强国,实施“汽车社会”的国家战略,并要求资源的利用与回收等各方面政策导向一致稳定,汽车的销售和使用、维修、改装以及回收利用再制造等都一致协调。
目前,我国的报废汽车回收产业还处于发展期,在制度和技术方面都尚不完善,造成了非法拼装和黑车市场猖獗的后果,严重影响了被蒙骗消费者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国际市场利用不足,不幸的成为了非法改造的聚集地,加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加重了“二手车”的再报废处理废弃物负担,也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此外,还有报废汽车的拆解方面,仅实现了40%的回收利用率,据统计表明,汽车上的钢铁、有色材料零部件90%以上可以回收、利用;玻璃、塑料等回收利用率也可达50%以上,汽车转换器、闸阀等部件中的有色金属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以回收拆解等作为主要目的的拆解行业,忽视了废弃物的有害性,从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污染,所以如何对报废汽车加强监督,大幅度减少黑车市场的出现,如何利用我国现有技术或者研究新技术将报废汽车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等,成为了我国有关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日本报废汽车行业对我国的启示
(一)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备的法律约束机制,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可执,及时应对所谓的由于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而形成的报废汽车浪潮。目前,我国已有《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政策》、《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政策,虽然其中对企业在报废汽车和拆解方面的责任以及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作出了要求,但是其法律地位不高,主要强调政府职责,忽视对环境风险和行业协会等管理及其作用的发挥,所以缺乏了完整性、统一协调性和权威性。
鉴于上述法律法规中的不足,可以借鉴日本的《汽车回收再利用法》的经验,为报废汽车的过程提供有法规依据的保障,强调各企业的职责,具体到每个部门应该做什么、管理什么、监管什么,解决执法过程中的横向协调问题,以及促进各企业之间的合作,比如报废汽车行业和制造汽车行业的材料交易问题,努力在法律方面对双方进行制约,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加快行业发展的步伐。
除了对报废行业的拆解方面进行制约以外,还要在管理制度及信息方面进行完善,争取对从汽车生产至最终处理的每个过程都在报废方面制定一系列的规定。相信如果在每个步骤都尽职尽责,对报废行业的发展将注入了很大的推动力。
(二)报废汽车行业体系和市场的建立。
目前,我国报废汽车处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低下,行业秩序混乱,违法拼装等现象屡屡频发,回收利用率过低,导致了大量资源未能进行回收再利用,从而形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由此,我国有必要对产业技术进行提升鼓励技术创新,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大大减少非法流通现象,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模式,结合我国现状进行吸收利用,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技术水平的报废汽车行业技术体系。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偏远地区的防范问题,提高监察力度,从根本上制止黑市的萌芽,还要禁止进口污染重、耗能大、有损环境的汽车材料。
(三)对消费者实行押金制是提高报废汽车回收率最有效的手段。比如,日本在消费者购买汽车时要求缴纳回收再利用费,我国也可以针对企业生产者实行责任延伸制,从设计制造的源头上提高拆解效率,促进再生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