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路街道位于宝山中心城区,是宝山区委区政府的所在地,也是宝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11.45平方公里,淞沪抗战纪念馆、宝山烈士陵园、以抗日英烈姚子青名字命名的子青路等均在境内,先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这里口口相传。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友谊路街道充分发挥红色力量,在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多元化管理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今,友谊路街道已达到两个“百分百”,即街道分类覆盖面实现100%,居住区生活垃圾箱房改造完成100%。
同时,街道还全面完善健全两网融合可回收体系,实现月回收1000吨以上全品类可回收物的减量计划,并成功创建2019年上海市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友谊路街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了《友谊路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实施方案》《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细则》等一系列的实施办法、细则和规定,对居民区和社会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给予全面的指导和约定。
“原来每层楼均设有一处垃圾投放闸门,30多年来居民都是通过管道井封闭投放垃圾。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封闭管道井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宝钢十村居民区主任邹倩感慨道。
据她介绍,宝钢十村有四幢高层,共有570户,是友谊路街道第一家高层撤桶并点的居民区。管道井虽然使用方便,但由于多年使用,楼道异味及潜在卫生问题也颇多,居民生活环境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在这样的契机下,宝钢十村实现了封闭高层管道井。邹主任介绍,宝钢十村居委、业委、物业三方组织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发放宣传资料和家用分类垃圾桶,向居民解释封闭管道井的必要性。
在封闭管道井施工期间,他们做到了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的影响。管道井封闭后,小区在每个垃圾临时投放点都配备了一名分拣员和一名志愿者,即便在非垃圾投放时间也有一名志愿者引导,告知居民正确的投放时间和分类方法。
“如今,居民看到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和楼道,也都纷纷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邹主任满意地笑着说。
同济公寓志愿者、楼组长周信华向记者介绍,他所在的小区除了定时定点时间,在非投放时段,主要通过“人防+技防实时监督”的措施,杜绝“炸药包”等乱投放现象。碰到多次违规的,则视情况逐步实施惩戒措施,包括上门告知教育、寻求用人单位协助纠错等多种措施。
来自同济公寓的张宜友是街道市民巡访团/基层理论宣讲团成员,在退休后,他精心编撰了《美丽中国在心中,垃圾分类齐行动》的主题党课,多次深入社区基层授课解惑;同时还积极对小区和单位进行巡访检查,从市民的角度协助街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据他介绍,市民巡访团由38名社区退休志愿者组成,主要围绕街道文明创建、垃圾分类等中心工作,将定时巡访与突击督查相结合,每月反馈检查情况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垃圾分类等工作的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在实践过程中,友谊路街道还采取建立奖励激励机制,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湿垃圾纯净度等纳入实效考核,奖励补贴侧重于垃圾分类工作,促进居民、单位、物业、志愿者等各方做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街道还协调整合了城管、环卫、市场等系统内外职能部门和单位的力量,畅通生活垃圾清运渠道,加强综合执法保障,给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开启了“绿灯”。
多组织多形式广泛宣传
使分类意识深入人心
为进一步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友谊路街道通过举办宣传培训活动,以大型专场宣传与小区培训相结合的形式,系统解析《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分类分层开展学习教育,充分调动基层主观能动性。
“已经记不清培训课件来来回修改了多少次。”宣传员绿化市容所徐卫青表示,无论是居民区还是单位企业,在培训前都会去实地考察并亲身试验,然后准备相关的培训课件,这样的培训方式受到了居民区和单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而恰恰是这样的方式使培训产生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友谊路街道居住区和社会单位的源头分类均已达到96%以上的准确率。看到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良好成绩,徐卫青觉得这一切都非常值得。
在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中,一支“老小孩”团队活跃的身影频频出现。宝山九村“老小孩”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陆耀明向记者讲述,他们发挥各自特长,编排了《垃圾分类就是好》的快板书,在84个小区巡回表演,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鼓舞居民开展源头分类。
同时,友谊路街道通过走访入户发放宣传单、电子屏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社区通”平台等多形式开展宣传,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其中,从被动“要我分”的观望者,转变为主动“我要分”的行动派。
在上海的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湿垃圾破袋是不可缺少的步骤,与之相关的各种金点子、小妙招层出不穷。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宝钢八村就出现两个垃圾分类“神器”。2019年6月14日,宝钢八村内由上海宝谊环境卫生服务有限公司陈华发明的第一个“破袋神器”,瞬间风靡全上海。
第一个“神器”底部有一根黄色的锯齿,顶部通过锁扣拧紧在垃圾箱边沿。居民扔湿垃圾时,只需要把塑料袋放在锯齿上,轻轻往上拉,自动破袋,解决了容易脏手的问题。
这个“神器”虽然解决了居民扔垃圾时不方便破袋及脏手等一系列问题,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点小问题。宝钢八村垃圾分拣员周连宣结合工作遇到的情况,自己动手发明制作了第二个“神器”,即破袋+分拣二合一手持式工具。
这是一个长60厘米,弯曲90°的勾头,可手持式的铁质工具,兼具破袋和分拣功能,既可以轻松破袋,又便于分拣钩取干垃圾,给垃圾分类志愿者、分拣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居民误将干垃圾混入湿垃圾桶时,分拣员可轻快地将其取出,进行二次分拣,简单又实用。随着这些“分类神器”的投入与使用,使得居民的心理从“不愿分、怕麻烦”转化为“乐于分、有趣味”,激发了居民的投放热情。
这些“分类神器”逐渐成为了大家垃圾分类的“好帮手”。目前,友谊路街道38个居委的分类收集工作进展顺利,收集达标率持续提高,干垃圾达标率96.68%,湿垃圾达标率95.71%,卫生环境得到全方位改善,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自从成为两网融合站点的工作人员,街道还陆续为我配备了工作服、电动短驳车等,收入也比原来明显提高。”一直在宝山区宝林五村收废品的杨玲,对自己的新变化显得非常满足。
杨玲告诉记者,以前她属于“摇铃铛”,收废品时总是打游击,多少有点心惊胆战,现在可以“堂堂正正”收废品。
友谊路街道绿化市容所副所长金辉表示,现在已有18 名“摇铃铛”人员被收编,并对其进行线上回收服务开通及一对一单独培训,经过一系列统一且规范化的管理, 建立规范化回收队伍。
此外,街道与第三方组织合作,通过“互联网”的线上线下多层次体系建设,提供便利化的普惠型可回收服务,助推居民养成垃圾分类可回收尽回收的良好习惯,实现减量的最终目的。
“现在居民区不仅可以正常进行社区内回收服务,还可以提供回收站点当面交易、电话预约上门取货、支付宝自助下单等,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多时段、多频次的回收需求。”金辉补充讲到。
根据实际情况,友谊路街道在具备条件的社区继续将“两网融合服务点”结合到箱房;不具备条件的社区,则因地制宜使用“防掏型”两网融合移动回收点。
据了解,友谊路街道已率先建成一个以“1个中转站+95个服务点”为核心的“两网融合”体系,实现每月1000多吨可回收物“有家可归”。
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主任邢彤表示,虽然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开了一个好头,但也清醒认识到这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志愿者“撤离”会不会有“返潮”?分类之后垃圾真的减量了吗?垃圾减量的源头在哪里?这些问题需要街道进一步探索实践,突破解决。主要做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源头减量;二是落实精细化管理;三是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的总目标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下一步,街道将紧盯目标,大胆创新,以信息化推进分类治理现代化,实现垃圾分类管理精细化、实效数据化,走出一条符合街道实际的分类治理常态长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