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3月25日下午,市绿化市容局邓建平局长带队赴普陀区、闵行区调研可回收物回收工作情况。邓建平局长实地调研了长征镇可回收物中转站,察看中转分拣情况,随后抵达闵行区可回收物集散场,察看集散场运行情况,并就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召开专题座谈会。
对做好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形成“可溯、可控、可查”的可回收物资源利用闭合管理回路。邓建平局长强调:
一是要加快低价值可回收物政策制定及实施。各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别制定适应市场波动的差异性补贴政策,确保政策精准、安全地实施落地。
二是要加快“点站场”规范化建设改造。受规划选址制约,大部分中转站和集散场存在面积小、选址不规范的问题。“点站场”建设是基础工作,各区要充分重视选址规划,保障各类场地可规范化运转的基本空间面积。
三是要加强可回收物回收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可溯、可控、可查”的可回收物资源利用信息化闭合管理回路,保障可回收物回收统计和监管的规范化,确保补贴政策可以精准、安全落地。
四是要加强资源化利用企业培育力度。推动各类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能力,坚持托底保障和合作共赢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大本地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确保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寻求出路,积极与周边省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打通跨区域回收利用链条。
五是要加快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机制创新。提高可回收物回收效率,研究绿色账户激励制度从干湿分类奖励转变为可回收物分类奖励等机制。
技术攻关
湿垃圾利用产品化标准化
近日,由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主持承担的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学技术项目“湿垃圾处置固态残余物资源化利用途径研究”正式启动。
围绕湿垃圾处置残余物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好氧发酵工艺研究、发酵产品中试以及发酵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研究等重点工作,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详细布署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安排和具体工作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湿垃圾的清运量在急剧增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湿垃圾资源化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举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据2019年数据统计,上海市每天的湿垃圾总量超6600吨,主要采用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两种工艺进行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