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垃圾分类曾被一些人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上海实施了通过政府与相关企业合作大力推进落实《上海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政策来规范居民定点、定时、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举措,我们欣喜地看到,垃圾分类已经开始被大家慢慢关注。
不仅在上海,在全国范围内,垃圾分类也正在有序推进:各个小区物业对本小区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号召,街道上开始日益增多的四分类生活垃圾桶,商业区不断出现的四分类回收箱……这些意想不到的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伴随着垃圾分类的日趋规范,垃圾分类回收再生利用必将成为一份可持续性发展并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同时也将成为从事这方面事业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担当。
1垃圾可循环利用
计在长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全国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作为引用水源)、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垃圾围城……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警示我们,由于垃圾处理不善,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健康代价。紧随习近平主席的思想方针,在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垃圾分类即是打赢这场“资源循环利用”之战的开端,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因此,近年来中国推行垃圾分类步伐明显加快。2019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明确要求:从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被称作“放错地方的资源”,生活中大部分垃圾都可循环再生利用。垃圾的分类大体涉及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类、厨余类,有害类和其他类垃圾,以及固废类和危废类垃圾,其中可回收类的占比55%以上。另有统计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物品都有可回收利用的价值。但遗憾的是,大量可回收可循环再利用的垃圾,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是变成了传播疾病、污染环境、挤占土地资源的罪魁祸首。
面对规模庞大的可回收垃圾,如果能形成从分类回收到垃圾清运,再到垃圾分拣及分类处理的健康有效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产业链,便可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再利用,进而节省大量再生产制造的资源浪费。因此,近年来我们发现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些企业开始从事垃圾分类回收的工作,这些企业的服务范围有的覆盖全国,有的在地方深耕,极大程度地推进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长效发展。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这些从事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企业,可谓使命光荣、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便是这其中的一员。从2017年开始,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始终遵循“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原则,通过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的铺设和垃圾分类教育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与习惯,从而助力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小黄狗信息化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实时统计并分析垃圾分类数据、用户投递行为数据,辅以设备状态实时监控、垃圾清运调度、用户线上环保金兑换等全方面功能,帮助众多政府部门实现了对垃圾分类的动态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目前,小黄狗己进驻国内38个城市,共铺设回收机超过12000台,累计回收垃圾超51943.7吨, 进驻114所学校为20余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教育。保守预计未来五年内,小黄狗注册用户可超过2000万,每天处理垃圾量可超过10000吨,年处理量可超过360万吨。
“集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于一体,这样的项目意义深远!”,一位小黄狗的社区用户赞扬到。正因为看好垃圾分类回收的发展前景,看好它的社会效益,在小黄狗公司成立不到一年,资本市场的中植集团就在其A轮融资中投入10.5亿元,着力打造资本与科技相结合的新型垃圾分类回收产业样本。
在中植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泽铭看来,可回收垃圾处理本身创造了价值,循环经济让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利用。此外,垃圾分类是全民素质提升的标志,“如果每个人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控地多做一点,形成的不光是经济价值,文明价值也是巨大的”。
2垃圾回收是一门精细化管理的活儿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废”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存在,如果有人能把废变成宝,就变成供需不匹配了,你不需要的东西别人反而需要,不需要的东西产生了价值,理论上来说这个行业是很有经济价值的。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最优配置问题的,供需双方形成稳定匹配,可以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比如,共享经济的核心在于让信息对称,提高信息匹配效率,这正是共享经济能够改变原有消费行为习惯的关键所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就是一种让资源实现再匹配的过程,达成新的供需平衡,然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做生意不光涉及商业利益,同时也要满足社会需求的供需匹配。回归到垃圾分类来看,把垃圾回收处理到哪个环节、做成什么样的产品,也必须满足市场对它的需求。
比如纸质回收,如今不少造纸厂都“吃不饱”,缺少纸浆原材料,进口纸浆跟不上,没有增量供应。这个时候,垃圾分类回收盘活了存量,让可能被填埋、被焚烧的废纸有了新的使命,由此解决了很多造纸企业的生存问题。再比如手机回收,与其让二手手机躺在家里闲置,甚至变成危废品,还不如卖给专业机构翻新后再次流通销售,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让其他人获益。可以看到,苹果手机已经有了官翻平台,一些电商平台也建立了回收再销售的机制,个别手机厂商也推出了以旧换新的举措。
垃圾分类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精细化管理命题,当前人们更多只是聚焦于居民小区场景下的垃圾分类。对普通群众而言,从产生垃圾到投放垃圾,就完成了整个环节。但对垃圾回收企业来说,居民完成“投放”,只是产业链的开始,后续还有搜集分类、储藏、运输、分拣和处理等多个环节,这其中每个环节都是一门学问。
首先回收设备本身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比如,与传统垃圾箱不同的是,小黄狗回收机的体积庞大,分类也更为详细,对纸类、纺织物类、塑料类、金属类和玻璃类都有单独的存储空间。用户只需一扫码就能进行垃圾投递,机柜通过智能称重、图像识别就能辨别出这是什么类型的垃圾,有多少重量,并将垃圾的回收价值以环保金的方式实时返还给客户。
据王泽铭透露,小黄狗正在研发旧手机的专类回收箱,通过扫码,系统就能给出该手机的预评价格,用户接受这个价格就可以把手机投放回收。下一步人工取走评定后,会向用户发送评定的虚拟价值,用户接受点确认,回收的奖励金就转到用户账上。如果不接受,手机将退还给用户。
其次,要针对回收运营做精心策划。一个企业要增加毛利率,提高企业的效率,必须要做详细测算及精细运营。王泽铭认为,垃圾回收应该延伸做加工,因为市场是供需匹配的。如何更合理、高效地配置每一个城市垃圾分类的可循环物,哪个品类垃圾应该延伸到哪个程度做哪个产线,是自己往下延伸还是寻找一个合作方达到效率最高,需要分析需求大还是供给大,这样才能让垃圾回收更高效、更有价值。
王泽铭举例说,废纸直接收集后,是卖给废品站或者是分拣中心,还是应该把它打包卖给造纸厂,这些都需要结合资源和对经济价值的测算做匹配,拿出的方案一定是对垃圾回收最高效的处理模式。
目前,垃圾分类回收处于盈亏平衡的艰难时期,过硬的分析和投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或成体系的企业才能拥有这种实力。
3资本+科技让垃圾分类回收实现闭环
应该看到,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是一个有门槛的产业,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这种投入,通常只有产业链后端的日处理大规模垃圾的回收厂才有可能通过运营实现回本,甚至盈利,而产业链中端和前端的企业则面临巨大的成本考验和亏损难题。目前,国内市场除了小黄狗正在实现产业链生态闭环和良性的盈利能力,还没有企业能真正跑通这个商业模式。
收益很低,但运营要求却很高,这就要求垃圾回收处理各个环节必须具备相应解决方案,并且需要将这些方案顺利串联,形成业务流程闭环。
小黄狗的模式是在小区部署回收设备,通过“收垃圾,返现金”以及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对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以及末端分拣中心精细化处理,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垃圾分类工作需要与体系化的集团合作才能做得更好。作为公司的主要股东,中植集团拥有先天优势,在各行各业都有投资涉足和资源嫁接,这意味着实现这些资源的打通更为容易,可回收垃圾处理延伸到哪个环节,如何更好匹配实现最高的经济效益,中植比别人更有数据测算优势。这是一个擅长投资的集团和懂垃圾分类的专业团队的结合。不难设想,在中植的助力下,小黄狗能够细节化、严谨化、数据化地处理可回收垃圾,把垃圾分类做得更高效。
未来的小黄狗将是一家在资本助力下的环保科技集团,更擅长通过对市场敏锐的分析找到垃圾回收市场供需的痛点,从而更容易控制垃圾回收的成本和提高回收的效率,知道垃圾分类以后做到哪一个环节能够更大限度地提升它的可利用价值。小黄狗不久将在雄安新区、华东、华北、西北、新疆建立后端全品类园区式分拣中心,分拣中心的运营模式是与各地有实力的后端企业及个人以城市合伙人的模式进行合作,同时为各地区相关企业与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垃圾分类处理解决方案。
政策先行之下,垃圾分类行业的玩家、资本开始躁动。近段时间,成百上千家垃圾分类企业相继注册成立。虽然机会在政策引导下总是会出现,但是非理性的投资人群还是占了很大比例。这群人的普遍特点就是缺少行业的深刻洞察以及深厚的投资背景,对产业的投资回报比缺乏量化测算。
在王泽铭看来,垃圾分类需要形成体系,前端回收、中端物流运输、后端分选加工、服务都得跟上,回收以后如何分类、加工、销售,所有体系化的运营才是政策的初衷,没有体系化的规划,没有对于行业的投研能力、管理能力,可能会形成一些乱象。
需要提醒入局者,冷静看待政策风向,不妨先问一问自己,从行业分析到人才聚集,再到企业的管理和未来的规划,包括未来资本运作的布局,这些方面是否做足了准备。如果一哄而上,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让行业乱象丛生。
4政府参与是极为关键一环
民营机构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一是拉动循环经济,二是促进全民参与意识提升。类似小黄狗这种“收垃圾,返现金”的激励举措,让参与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垃圾分类回收带来的附加价值。
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改变几代人生活习惯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上海作为试点,设立了惩罚制度。初期,采取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民营企业涉足垃圾分类回收,虽然没有“罚”的权力,但“赏”的这篇文章大有可为。赏,需要庞大的考核机制去落地。这种涉及经济利益的事情适合民营企业去操作,因为和企业利益相关,他们会想方设法用最经济、最高效的方式让“赏”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
从长远看,垃圾分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引,因为垃圾分类回收的当务之急是形成更加完善和落地的法律法规(政府正在快速和深度地推行中),并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垃圾分类意识,使群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积极投入到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中来。在这方面,政府的垃圾强制分类立法、宣传力度和呼吁具有更强的触达性和说服力。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垃圾分类法制基础和社会环境,民营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空间才会更广阔。
另一方面,需要政府与善于做精细化管理的企业形成常态化政企合作模式,将垃圾分类、投递、回收、处理各环节赋予企业市场化的运营,从而使得垃圾分类深度、高效地落地,同时让企业享受运营收益。由于垃圾分类回收产业前期投入成本巨大,又很难在短期实现盈利,政府与企业的政企合作模式,无疑会让企业在享受政府支付的市场化收益的同时,获得正向激励,进而鼓舞整个行业的发展。
“如果政府有一定的合作支持,我相信垃圾分类的事情会发展得更快更好。”王泽铭说,现在小黄狗还在亏损当中,后端分类只有做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盈亏平衡,最终实现正向增长,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他相信,可回收垃圾分类一定是正向的,但初期单靠民营企业的力量推动还是很吃力的,如此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政府予以一定的合作支持以及补贴,一边给予罚一边给予赏。
政府支持
推动垃圾回收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王泽铭也期待和政府的合作,因为在政府的支持下,才能把垃圾分类的团队和设备更广泛地铺向社区终端,获得更大的量。量越大,企业的相对成本越低,下游的布局越缜密、越优化,收益和效率也就越高。
5垃圾分类行远须自迩,利国且利民
如今,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趋势,智慧城市其实就是利用科学技术不断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为居民营造一个舒服健康的生活环境。资本和科技结合,致力于可回收垃圾处理,这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应有之义,也必将为推动环境保护、减少污染以及城市、区域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一些国家,垃圾分类已经施行了几十年,孩子从小就被家长教育该怎么对垃圾进行分类,学校、社区和物业也持续做教育。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他律和自律共同起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力量投身垃圾分类回收行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将不断迈上新台阶,我们的城市治理、国民素质、社会风尚也必将迎来一次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