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式实施垃圾分类立法已进入到第二年,市民基本养成了分类垃圾的良好习惯。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却发现,铁罐、牛奶盒、玻璃包装等虽然被划入可回收物范畴,但部分小区物业却不乐意回收处理,直接与干垃圾混装收运,甚至长期堆在垃圾箱房角落?为了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记者从上海蓝鲸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鲸公司”)处获悉,公司通过深化“两网融合”、提升收运频率等举措,在普陀区295个小区已实现全品类的可回收物上门收运服务,小区干垃圾与部分可回收物混装状况将得到改善。
“可回收物”有区别,一些品类没人要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列明的“可回收物”中,“废纸张、书籍”等属于高附加值可回收物,已经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处理回收,“废玻璃制品、废织物”等被业内人士称为“低附加值可回收物”。虽然同属“可回收物”,但是前者的回收价格往往是后者的数倍到数十倍不等,这使得前端保洁员收购热情不高。在末端处理上,由于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处理成本高、价格波动幅度快、资源利用渠道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回收利用率。
在曹杨新村街道一小区内,负责蓝鲸公司小区回收业务的负责人朱晓祺正在向居民们推广“可回收物全品类收运”措施,“其实牛奶包装、旧衣服都是可以集中回收处理的,大家丢进回收点或者交由小区保洁员,不仅爱护小区环境,还可以累计蓝鲸环保积分。”
但现场的居民似乎并不“买账”,接连发出“灵魂拷问”,“阿拉很乐意分类,东西都拣好了,但是小区收废品的却不乐意要。”“玻璃片、旧衣物、泡沫箱子,你们能来吗?”“明明是可回收物,保洁员却丢进了干垃圾桶。”一旁的保洁员无奈地表示,“有些垃圾价格太低了,留在箱房内还挤占空间,居民垃圾丢不进又要投诉。有时候东西太少,摊贩也不愿意来收。”
蓝鲸公司在小区内宣传
朱晓祺说,大家的疑问并非个案,“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处理面临的难题是如何保洁员和居民回收积极性,进而提升可回收物与干垃圾分类投放精细度。”为此,蓝鲸公司当场为小区保洁员登记下载了“蓝鲸资源”app并配发了IC结算卡。保洁员可以通过app或者电话的方式及时预约上门收运,蓝鲸公司承诺在上门时实现“称重、结算一次完成”。
多措并举,实现业务增量70%
在“两网融合”的背景下,蓝鲸公司已实现可回收物全品类回收,目前,低附加值回收物收运占蓝鲸公司全部回收业务量的15%。
蓝鲸公司总经理袁霄珺对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块业务体量大,以衣服类和玻璃类为例,现阶段指导价格约0.25元/公斤和0.1元/公斤,综合人工、用车及中转站仓储费用,企业维护成本非常高。”袁霄珺介绍,虽然收运成本高,但是公司作为国有环保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生活垃圾回收品类上实现‘不挑食’,从纸张、书籍到泡沫、衣物;从统货塑料瓶到杂色玻璃制品,“难处理的,卖不起价格的,我们全部要,应收尽收,一个不少。”
中转站分拣
据了解,蓝鲸公司将合作小区箱房保洁员“聘”为蓝鲸兼职收运员,在小区箱房内张贴价目表,明码标价,鼓励居民投放,实现“一斤一件皆可收”。依托在全区61台蓝宝智能回收箱及开展“积分换礼”回馈机制提高小区保洁员的回收意愿。此外,蓝鲸公司在今年优化收运流程,将“被动收运”与“自主收运”相结合,通过收运车定时定点巡逻的方式,及时清走小区内堆积的可回收物,释放“寸土寸金”的小区垃圾箱房空间。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进下,同比2019年,蓝鲸公司2020年前4个月的可回收物月均收运量同比增长约70%。回收业务已覆盖了曹杨、万里、长寿、长风4个街镇的295个小区,建成回收服务点10个、中转站1个。
袁霄珺表示,“目前我们的低附加值可回收业务刚起步,受制于中转站面积不大,前端收运时需要考虑末端处理速度,导致潜力无法完全释放,一旦企业产能提升,我们各项业务还有很大增长空间。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地方回收补贴政策,激励措施会给我们企业减轻一定的负担。毕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转站收运打包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