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绿色生活更进了一步。购物塑料袋、奶茶吸管、外卖餐盒,换成了可降解材质。去年国家两度发文“限塑”后,各地相继出台了升级版“限塑令”。在税惠政策的助力下,看看“限塑”新规对企业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税惠政策促企业升级 绿色转型“限塑”不“限速”
在上海,被称为“史上最严限塑令”落地实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相关企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2020年9月10日,上海市出台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商超等场所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
上海斌亚塑料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坐落于浦东新区新场镇,是一家生产加工气泡膜包装材料的企业。企业负责人上官明介绍,公司生产的气泡膜主要用于快递和物流。之前企业年产量大约40吨,“限塑令”实施以后,订单量同比下降37%。
“传统的塑料包装材料生产已难以为继,研发环保材料是大势所趋。”上官明坦言,“目前公司已经准备研发可降解包装材料,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根据测算,转产所需的设备和人工需要200多万元,对于斌亚塑料这样一家小微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图为上海市税务干部来到周边商铺宣传税费优惠政策。
斌亚塑料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随着“限塑令”的深入推进,大量中小塑料企业面临巨大转型压力。如何保障相关企业平稳度过转型期,“限塑”而不“限速”,需要政策帮扶和相关部门的服务,这其中税务部门的助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小微企业,斌亚塑料在2020年享受到1万多元的企业所得税减免。上官明表示,税务部门为企业辅导优惠政策,及时提供纳税服务,对企业的帮助非常大。“听了税务干部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企业转型过程中如果发生符合规定的研发费用可以加计扣除,这增加了我们研发投入的底气!”上官明表示。
据了解,符合条件的塑料替代产品生产企业,可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申报成功后,可以按规定享受企业税收减免、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等政策。
“落实好相关税收支持政策,及时提供纳税服务,不仅是‘限塑’工作中税务部门的职责所在,更是为企业提信心、助发展的必要之举。”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副局长王君蕾表示。
杨石军说:“去年,公司享受各类税收减免超过2000万元。清美将把减下来的税费用在刀刃上,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技术研发和投入。”
税务力量变身“环保管家” 助力商家节能“换新装”
在广西梧州,肯德基店内不再提供塑料吸管,虽然吸管、小勺等配件仍然摆放在柜台上,由顾客自助取用,但仔细一看,吸管和小勺的材质已经变成可回收材料。
外卖行业曾是塑料用品重灾区,如今越来越多的店家注重起了环保。柳州市黄姐米粉店的老板说:“我们现在已经在使用纸质包装盒了。”正在附近配送的外卖小哥李昌也表示,他经常跑的几家店基本都换成了环保袋,尤其是比较大比较火的门店早就不用塑料袋了。
“企业的眼光要放长远,要多靠技术创新不断挖掘产品附加值。”广西大新湘桂制糖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覃善伟说,“公司年均产出甘蔗渣1500余万吨,我们用甘蔗渣造纸,这部分收益每年可以为公司抵消5.5%的成本费用。”
图为国家税务总局广西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环保管家”到广西梧州双钱实业有限公司宣传限塑要求并进行涉税问题辅导。(蒋玲玲/摄)
走进贺州市华砻树脂有限公司厂区,几台高约1.85米的塑料瓶回收机映入眼帘。投入一个塑料瓶,就能换5分钱。据公司副总经理李小林介绍,它们即将被投放到贺州的大街小巷,为市民提供废旧塑料瓶“变现”服务。
华砻树脂是一家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企业,其生产原料是塑料颗粒,而塑料颗粒正是由回收的废旧塑料制品压缩切割而成。提到厂区里这些“大块头”的用处,李小林很有兴致:“目前,我们后端废弃物回收还没有建立完整的体系。拿着增值税税率由16%降到13%后公司节约的500多万元,我们把这些‘大块头’买了回来。等它们投入市场后,就能建立从废物回收到树脂产品的全线生产链,为环保事业添一份力。”
企业航行新海域,除了自身努力,也需要多部门的支持。在广西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一支“环保管家”队伍,这个队伍由梧州高新区管委会、梧州高新区税务局以及第三方专业环保服务公司等构成,“环保管家”根据辖区企业环保工作现状,面对面现场解答企业环保问题,普及环保知识,服务模式获得企业点赞。自成立以来,“环保管家”已在高新区实现100%服务覆盖,区内塑料用品使用率逐步下降。
来源:中国税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