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采购预算超过10亿元(15000万美元、换算人民103471.85万元)的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世行贷款中国塑料垃圾减量项目——宁波城镇生活垃圾智慧分类、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启动项目前期工作(采购代理选聘)。
项目采购工作预计2021年开始执行。
世行贷款宁波垃圾分类二期项目将运用区块链、人脸识别、物联网、AI图形识别等技术推进居民小区源头全品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危废垃圾和其他垃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取消厨余垃圾袋,利用新技术构建居民垃圾源头精准分类的考核、评分激励体系。
通过对宁波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前端分类、中端收集的智慧化升级,提高前端精准分类的比例达到80%,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循环利用率达到45%;完善并扩大末端处置环节处置能力,响应国家及省内针对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健全并改善塑料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体系和设施,推动塑料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利用,减少生活、工业、农业等方面塑料垃圾污染情况,深化推进塑料垃圾资源循环利用工作,围绕智能节约,绿色节能低碳发展的理念,树立宁波城市品牌,努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公开资料显示,宁波城镇生活垃圾智慧分类、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的项目管理办公室为宁波城镇生活垃圾智慧分类、收集、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宁波市城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项目业主多达六个,分别为:
1.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 2.宁波搭把手生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拟成立); 3.宁波海境塑料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拟成立); 4.宁波城市建筑固废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拟成立); 5.宁波洞桥水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拟成立); 6.宁波云启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拟成立)。
2021年开年,垃圾分类工作连续第5年被列为宁波市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今年的垃圾分类工作除了继续压实源头分类质量,将往数字赋能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和努力,全品类智能化投递箱即将来到我们身边,垃圾投递更加智慧。
过去的一年,宁波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中连续3年进入前三,并被省里评为2020年度优秀设区市,考核结果位列全省第一。创成省高标小区150个,市级示范小区1005个,宁波市源头分类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持续完善、垃圾综合治理能力稳步提升、共同缔造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 全品类智能化投递时代即将到来
“今年宁波将推动全品类智能投递箱的落地,数字化赋能将能够实现精准溯源和更好的数字化监管。”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主任朱斌介绍说。
据了解,全品类智能化投递是在世行一期项目圆满收官基础上,积极谋划的世行二期项目,此项目将全面完善分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迭代深化、综合集成,打造融服务、管理、互动、宣传、共享功能一体的“数字大脑”。
据悉,今年将投放1500个全品类智能投递箱,居民通过识卡、刷脸、扫码等方式进行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和园林垃圾的分类投放。智能箱体将对投放的垃圾进行自动破袋、称重,并采用人脸识别、AI图形识别等技术,精准判定每袋垃圾重量和质量,精准追溯到户(人)。这些数据将为垃圾分类执法和处罚提供更精准的数据。
另外,宁波市垃圾分类体系将实现数字化监管。收运车辆、中转站、处置场所全面接入信息系统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对收运、处置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科学调度,实现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式“掌上管理”;同时,全面推广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打造综合性分选基地。加快对接属地自规部门、城管部门,选址确定中心城区8座可回收物分选中心项目,打造低值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建筑装修垃圾和园林垃圾协同分选、一体转运综合体。
▲ 垃圾分类民生实事有新目标
2021年新增1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各区县(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占比达60%以上。建设“搭把手”再生资源智慧回收体系,新建1500个回收网点、鄞州、北仑、镇海、江北配套建设4个分拣中心、新增100辆物流清运车,实现中心城区垃圾分类智能化回收服务体系覆盖率达95%以上、其他区县(市)覆盖率达60%以上;开展“两清除两巩固”行动。全面提升源头分类质量,红榜街道基本清除、标识错误基本清除,巩固合格小区比例;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方式,对非正规堆放点全面排查整改;做好"四桶"行动推进工作,做到所有街道全覆盖。
▲ 打造不同行业宁波分类特色
协同相关部门坚持“一行业一特色”,积极打造塑料减排、循环利用、绿色包装、限制一次性消费用品使用等行业亮点工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通过积分奖励等激励手段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量化党政机关减量成效,将每年减量率作为分类考核、示范单位创建的重要指标;全面开展校园垃圾分类研学活动,2021年完成5万名学生研学活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培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2021年完成全市区县级机关及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在线培训,完成市区两级全覆盖。
来源:再生资源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