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同时提出要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防治,完善城市废旧物品回收分拣体系,推行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等模式,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流向可控的资源回收体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实施,以及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认知的进一步提升,一次性塑料包装的再生利用和减量使用已成为环保领域的热门议题。尤其是在“碳中和”愿景下,塑料回收利用及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使用,更被视为碳减排的有效途径之一。近日,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孙毓,在上海举行的“‘塑’造无限可能,践行碳中和”PET项目新闻发布会上承诺:“作为中国创新排头兵,浦东新区争做环保领域先锋。”
孙毓进一步介绍道:“8月27日,浦东新区正式启动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总投资估算约253.6亿元。新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共设立11个专项领域,安排139个项目,其中就包括循环经济与绿色生活专项16个。”
此外,孙毓还表示:“‘减少塑料垃圾,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绿色健康企业的积极联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事实上,早在去年,上海市政府就已出台了《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并提出了未来三年行动目标。而今年的目标则是,全市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有效推广,以及塑料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比例大幅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瓶级PET消费量已增长至949万吨,2019年内需消费量高达575万吨,约占全球的23.8%。
近年来,该行业呼吁践行PET塑料瓶的回收再生,以有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互利共赢。在发布会上,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坦言:“值得庆幸的是,去年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我国PET饮料瓶包装利用情况研究的报告》指出,在现有的回收体系下,我国PET饮料瓶的回收率已达94%以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张金泽进一步表示:“可见,我们已经拥有了良好PET回收基础。未来,则需要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由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回售企业以及媒体共同推进可回收塑料经济新模式。”
不过,根据各国的情况,有分析指出,虽然各国之间的塑料瓶回收率相似,但是各国的回收运作方式相差甚大。与其他部分发达国家的国民“主动回收”行为不同,中国的塑料瓶等固废回收工作更多依靠的是“拾荒队”和“游商”来完成。
对此,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王晨晖,则在解读《2021年碳中和背景下PET瓶可持续发展报告》时,向包括《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内的人士指出,当前中国在PET回收工作中的首要挑战在于全民回收意识有待提高,公众环保教育较为薄弱。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社会各界引起高度重视,政府、企业、相关组织共同携手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