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等。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在今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中,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成为高频词。
1多举措提升废塑料高值化利用
长年关注塑料污染防治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在今年两会上带来了《关于加强软质塑料回收利用 治理白色污染的提案》。
他表示,塑料污染的本质是塑料废弃物不当管理造成的环境泄露,进一步提升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水平势在必行。
据李景虹介绍,软质塑料包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快递袋以及食品日用品的软质包装等。
据估算,2020年,我国用于生产塑料包装的4500万吨原材料中,用于生产塑料软包装的塑料原材料超过2000万吨,占比超过44%。显然,加强软质塑料的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废塑料的高值化利用水平迫在眉睫。
目前造成软塑回收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 软塑包装前端生产设计以复合材质居多,不利于回收后的再生加工;
●回收体系不健全,高值化利用存在瓶颈;
●消费者对塑料软包装的可回收性认知仍然较低。
因此,李景虹建议:
要倡导绿色消费,减少不必要的塑料消费,鼓励消费者采用环保的替代品。同时通过制定国家统一认可的标识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公众对低值可回收物养成正确的收集和投放习惯。
要完善回收体系,实现废弃塑料应收尽收,进一步细化现行垃圾分类制度,完善从塑料生产到末端处置利用的回收体系,同时鼓励行业试点创新。
同时还要制定行业标准,提倡易回收利用的塑料制品设计;构建软塑再生利用体系,探索商业运作模式。
根据HIS统计,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塑料产量累计接近100亿吨,其中仅有不到10%被回收利用,76%最终成为废弃物。中国生物质资源以各类剩余物和废弃物为主,包括农业废弃物、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水污泥等。
另根《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目前中国主要生物质资源年产生量为34.94亿吨,生物质资源作为能源利用的开发潜力为4.6亿吨标准煤。此外,目前,废塑料主要处理方式为填埋、焚烧及回收利用,化学回收尚未形成有效产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建议,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顶层设计,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尽快开展相关技术商业化示范,加强资源化利用政府引导,加速推进炼化行业绿色转型发展。
马永生还关注到,近年来,国际化工巨头纷纷加速在塑料回收领域布局,全球超过60家公司正在研究废塑料回收解决方案。
中国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究基本与国外同步,但仍存在原料获取难度大、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全产业链统筹能力不足等问题,亟待形成工业化示范,并建立完整的化学循环产业链以及原料、产品相关标准体系。 家电和汽车行业是我国耗能耗电大户。全国人大代表、三花智控董事长张亚波在《关于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的建议》中提出:
汽车、制冷家电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均占全国总量的7%-8%。
如能通过技术进步有效降低碳排放,将有助于中国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并在国际间碳关税和碳交易谈判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张亚波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从整机到关键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方法、试验标准等,可以更多吸纳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参与,加速评价标准的讨论和制定。在此基础上,推进“碳积分”政策应用,建设完善行业碳积分交易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