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做网站 上海网站建设
通知公示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玻璃回收利用企业,为何“吃不饱”?
更新时间:2023-07-04 浏览次数:307
 

上海推行垃圾分类已有近五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垃圾分类已成为新时尚,越来越多的可回收物,也通过回收再生变废为宝。但也有一些资源化利用企业,有技术、有产能,却面临"吃不饱"的困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宝山区的宝宸怡景园小区,智能回收机前,居民把废纸板、废塑料、旧衣物等可回收物,投放进去,每公斤能够兑换8毛至1元。

小区居民们表示:"以前统统一起扔在垃圾桶里头,现在就是习惯了,大概有几元钱的小收益,也很好。""以前垃圾都混在一起总归不太环保的。"

小区原本有3台回收机,很受居民的欢迎,很快运营方又追加投放了四台,每天,负责这个小区收运的师傅,都要来跑上好几次。"你看刚刚清过,不到半小时,就又满了。"收运员邹远魁说道。

不过,记者也发现,明明属于可回收物的废玻璃,在机器上却标记了不予回收。

确实,在可回收垃圾领域,玻璃普遍被认为重量重、运输贵,回收价值也不高,因此在前端回收时,在很多地方都被剔除在外。

透视记者了解的,提到再生资源,人们一般会想到废钢、废金属,实际上,根据联合国的相关统计,废玻璃在固体废弃物中的占比已经达到7%,而在上海最大规模的废玻璃处理的成品仓,每天有2000吨的玻璃重获新生。

青浦重固镇的燕龙基公司,是国内处理废玻璃的龙头企业,现有两条废玻璃综合利用的生产线,经过光谱分拣、干洗消毒、打磨抛光等工序后,废玻璃就能变废为宝。"会变成原生矿石的替代材料,大幅度减少矿石的开采,对于下游企业也可以提高它的玻璃的成品率。"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经理唐亚军解释道。

数据显示,回收一吨废玻璃,可再生出0.9吨玻璃,有效节约纯碱0.2吨,石英砂0.7吨,降低玻璃制品成本20%。而一吨废玻璃可生产平板玻璃15标箱或500克的瓶装2000个,既循环利用,又节能减排。企业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在净化玻璃废渣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生产副总靳飞表示:"干洗技术替代原来的水洗,水洗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经过干洗、抽尘,玻璃表面就能剔除干净,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但是,企业目前仍然面临着"吃不饱"的问题,照理来说,每条产线,平均一小时就能处理60吨废玻璃,但实际回收到的量远低于此,他们为此已经转移掉了两条生产线。但仍然因为原料不足,剩下的产线也没能全力运转。

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姚远坦言:"这一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属于低价值,点多面广难回收,怎么样促进前端有效的回收,是一大难题。"

实际上,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在进行多种形式的执法检查、专项监督和调研,不少市人大代表也留意到,一些资源化利用企业存在"吃不饱"的现象。不仅是碎玻璃,其他价值相对较低的包括纸塑铝复合包装、塑料包装盒等可回收物,同样没有得到很好的分类回收,存在资源错配,产业链不流畅等"堵点"。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秘书长陆雷认为:"这个行业和产业都是超过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而我们的国家的体量又将远远超过于它。现在看到的是,如何在前端用技术来解决一些问题,如何在后端有更高效的进行有效处置和处理,要形成前期的市场循环。"

目前,上海已建成1.5万个可回收物收集点,198座中转站和15个集散场,下一步,可回收物的分类是否能够更加细化?分类回收的产业链是否能更加完整?市人大常委会也将持续进行调研,不断推进法规的实施和修改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