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南街道的王大妈“腿都跑细了”。原来,说服街道上的那二三十个“破烂王”加盟“正牌军”,颇让她费神。
走街串巷的个体回收者是城市垃圾回收的一支主力。像雨花台区,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因素,历来是一个产废和耗废重点区域。从摸底情况看,该区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回收站点、个体经营户306户,其中个体经营户就占了289户。
南京市日前宣布,三年内将收编90%以上的个体垃圾回收者,将他们纳入规范化管理。雨花台区、下关区、江宁区、溧水县作为试点,已启动收编工作。
为何要收编这些“破烂王”?“一方面是为了城市的安全与洁净,另一方面是为了挖掘可再生资源这座‘城市富矿’。”南京市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处调研员郑建良告诉记者,南京共有2000多个个体回收点,一些无证经营废品回收点在马路、居民区、绿化带四处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现象严重;有的摊点公开挂牌收购违禁物资,造成国家财产流失。此外,南京每年约回收废旧钢铁50万吨、废有色金属5万多吨、废纸12万吨、报废汽车6000多辆,如果能得到合理回收和处理,这是笔不小的财富。
记者了解到,几乎在城市的每个小区都存在着“废品霸”现象:由于和物业方面达成某种合约,一些个体承包者垄断了小区内的废品回收,其他回收者进小区都会遭到物业驱逐。来自苏北的李女士已经在富丽山庄小区收了十几年废品,“每天两车不是问题。”龙蟠路上的一个小区,分东区、西区各有一人回收,互相不得“插足”,每人每年要交给物业近5000元的管理费。业主李阿姨说,由于垄断经营,短斤缺两是常事,“50斤的旧报纸称下来能有30斤就不错了,气得我们有时干脆不卖了,直接扔垃圾桶。”
未来三年,南京市将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或改造900多个社区回收站点。然而,收编个体回收户、建设社区回收网点,是其中最基础、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环节。据南京市商务局巡视员何俊廷介绍,目前的做法主要是鼓励龙头企业“出手”,对个体回收户通过加盟形式进行收编,收编后使用统一的标识、服装、车辆、秤。
例如,苏商集团的任务是,到2013年建300个社区回收站点,其中今年完成107个。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企业建一个回收点,就有8000元左右的补贴。
“而收编工作很难,许多个体回收户参与积极性不高,持观望态度。”苏商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因为,他们对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设不理解,对加盟心存疑虑,怕被管理、受约束,甚至认为我们在抢他们的饭碗。”
有关人士指出,个体回收户的这种顾虑可以理解。因此,一个城市要成功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除了硬件上的完善外,更重要的是强化全社会的认知,包括个体回收户、小区业主、商家等等。江苏河海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董维武,是去年我省千人赴德服务业培训计划成员,他对德国的垃圾回收模式印象深刻。他说,在经常就餐的中餐馆,整齐摆放着5个不同颜色的垃圾箱,这家中餐馆每个月需要交纳150欧元的垃圾清理费,由专门的公司按时分门别类把这些“资源”运走,如果餐馆不按照要求分类投放垃圾,或者随意丢弃的话,罚款的数额则是相当惊人的。
他说,“由于大家都这么做,没有谁投机取巧不交垃圾清理费,也没有不法商贩上门购买这些垃圾。另外,我们还在法兰克福一处建筑工地看到,在一个很开阔的区域,整齐摆放着三个很大很大的垃圾拖车箱,里面分别堆放着施工过程产生的木材、砖石水泥和包装物等杂物。施工现场既看不到污水横流,也没有尘土飞扬,这一点,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