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回收亭到网上废品收购,对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我市一直在进行不懈探索。记者从市供销社了解到,由该部门代为起草的《合肥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近日获得市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通过,这意味着我市再生资源利用有了纲领性文件。按照两个规划目标,未来10年再生资源将得到充分回收利用。
三大网络体系编织回收利用网
据了解,2006年我市被商务部列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开始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探索之路。历经5年的尝试、摸索,两个纲领性的规划正式出台。这两个规划,一个勾勒了再生资源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整体目标,另外一个则明确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站点和个体经营网点有3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每年产生各类废旧物资约150万吨,回收约70万吨,回收率达到47%,各类废旧物资年回收价值约20亿元。而根据规划,我市将从2011年起到2020年,在全市构建社区回收网络体系、集散交易市场网络体系、综合利用处理网络体系等三大网络体系;
建立1000个社区绿色回收亭(站),4个集散市场和1个较大的旧货市场,2个再生资源产业园(产业基地),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年回收量200万吨,年回收价值60亿元。
通过这些体系的建设,10年时间将力争使全市90%以上的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市场进行规范交易,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80%以上,生产性废旧金属形成“集中回收—加工—再生”的循环链条,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和无害化。
三大流程实现“一条龙”回收利用
按照“集中回收—加工—再生”的循环链条架构,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将由回收站、分拣中心、回收处置中心、旧货市场和再生资源产业园(产业基地)等多个环节构成。
为方便市民递送废弃物,回收站将建在社区内。在已建小区设置回收站做到合理布局、便民利民;在新建住宅小区,单个小区或相近几个小区户数达到1000~1500户以上设置回收站。
居民的废弃物回收后进行稍加分类,然后送到分拣中心进行进一步分类、加工。按照规划,我市将在全市四个区的乡镇、街道建设50个区域性分拣加工中心。通过规范化的分拣加工,为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再生资源原料。
经过分拣、初步加工的废弃物就可以被送到旧货市场或再生资源产业园(产业基地)进行交易。
同时,为了专业处置废弃物中废旧电子产品等极易造成污染的废物,我市将组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置中心。
经过这三个环节的加工、处理后,再生资源将获得充分回收利用,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